(航运学院 供稿)3月22日,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海洋强国科普教育基地挂牌。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普及海洋科技知识,推动海洋文化传播,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航海科技的兴趣,构筑蓝色梦想,基地成功举办了开放日活动,组织了一场智能航海科普研学体验,吸引了全市100多名中小学生和市民参与。
本次活动围绕“智能航海”主题,设置了多个互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航海体验项目。

(学生和家长观看船模)
学手艺,打绳结:绳结是海员智慧的结晶,不仅是船舶航行作业和海上急救的必备技能,也是应对日常生活所需的本领,不仅锻炼人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具有艺术和观赏价值。在水手工艺体验项目,讲解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打各种绳结,用一条条绳联结航海科技发展的历史和海洋文化的传承。孩子和家长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兴致勃勃的边看边动手,打出了水手结、丁香结、鲁班节、缩帆结、瓶口结、单套结等十多种日常生活常用的绳结,学会后,孩子们直呼好玩,有用。

(航海体验项目现场)
当船长,立志向:在高科技满满的航海模拟设备体验项目,基地老师带领孩子们体验了大型船舶的模拟航行操作,感受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魅力。孩子们坐上驾驶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的操控着“海上巨无霸”,沉浸式感受着不同港口、不同天气、不同航道和不同船型的操控体验,过足了“船长”瘾。
望天空,游海洋:在航海虚拟仿真实验室,基地老师通过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船舶的3D漫游、天文定位和抛锚等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航海科技的理解。
每个项目的参与者们在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导下,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智能航海科普活动不仅是一次航海技能和科技的体验,更是响应“海洋强国”战略的一次实践。通过此次活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航海科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海洋科学与文化的兴趣。

(参加科普活动人员合影)
海洋强国科普教育基地于2024年12月30日被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认定为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坐落在广州航海学院。广州航海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并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海事本科院校,将继续发挥其在航海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加强基地建设,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以推动海洋科技知识普及,加强海洋文化传承为使命,为推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初审:航运学院 付晓平
复审:航运学院 钟聪仕
审定:航运学院 周 楠